轴承进口趋势指日可待
这个世界上,除了地球以外,凡是需要转动的,都需要轴承。
轴承,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。从满地都是的共享单车到掠过头顶的民航客机,从鱼翔浅底的核潜艇到巡天遥看的空间站,再到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电脑散热风扇、抽油烟机、手机里的振动马达……轴承总是无处不在。
轴承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,可作为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科技、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。当今世界科技、工业强国无一例外是轴承研发、制造强国。我国之所以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,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轴承产业大而不强。
轴承行业的高端市场被上述企业所垄断,而中低档市场则主要集中于中国。而我国瓦轴等10家最大的轴承企业,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24.7%,前30家的生产集中度也仅为37.4%。
中国是无可置疑的超级轴承大国。早在2014年,中国轴承产量已经达到196亿套,居于世界第三位。我们的轴承产量可以支撑指尖陀螺这种减压玩具,产量之大占到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。中国生产的最小轴承直径0.6毫米,最大的直径11米,上天入地、无所不在。
然而中国的轴承行业和很多工业部门一样,产能庞大、技术水平中等,少数核心领域突破了西方封锁,大量的高端产品却还是要依靠进口。
国产轴承和进口轴承之间的差别有多大?
我们的轴承和其他机械产品一样,在尖端产品、可靠性、寿命等方面,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。以高速轴承来说,国内主机厂生产的动车组所用的轴箱,轴承品牌都来自欧洲、日本,中国自己生产的真空脱气轴承钢,无论质量稳定性还是疲劳寿命,都与国外高品质真空脱气钢存在一定差距。
从下面两个中德轴承对比视频可以看了明显的差别:国产的轴承轻轻一转,在数秒内就停下来了,德国产的轴承用同样的力度,但是却能转半分钟,如果放置在真空中,就能永不停歇的转下去,这差距甚大。
由此可见,哪怕是最常见的深沟球轴承——也就是两个钢圈中间套一圈钢珠的轴承,国外先进产品的实际寿命一般为计算寿命的8 倍以上,最高可达30 倍以上,可靠性为98%以上。而国产轴承的寿命一般为计算寿命的3~5倍,可靠性为96%左右。差距还是很显著的。
这对于普通的运动机械来说,问题不算太大。但是在高端领域就很难接受了,因此国内航空轴承、高铁轴承、机器人轴承等基本以进口轴承为主。无论运20、C919,离开了进口轴承都是很难飞起来的。
作为机械产品,轴承是无法取巧的基础性零部件。轴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。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,我们虽然在多数钢铁产品上已经碾压了全世界,但在高强度、高耐磨轴承钢的冶炼上,依然显著落后于欧美和日本。在高精度机械加工方面的差距同样是显著的。
Last article: 工业零件时代的红利正在开始
Next article: 国产和进口轴承的本质区别